想象一下这个场景:在喜马拉雅的另一侧,数百架战机严阵以待。
但要说对付这支力量,咱们手里的一张关键“硬牌”真不需要用到最顶尖的隐形杀手锏。
有观点认为,出动一批咱们自家的“炸弹卡车”——五十架歼-16重型战斗机,就能在南亚这片天空建立起压倒性的优势。
这底气可不是凭空吹出来的,看看隔壁邻居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发生的那些真刀真枪的较量,里面不少技术点就挺能说明问题。
为啥不是歼-20打头阵?这儿头一个道理就是:杀鸡焉用牛刀。
把咱们为西太平洋最顶级对抗量身定做的歼-20,大材小用地投入到南亚次大陆,对付一个连正经五代机都还没摸到的对手,说真的,怎么看都有点“土豪”过头了。
歼-20生产线那边卯足了劲在“下饺子”,目标是冲着年产量奔50架去的,每一架都是盯着未来高端局的胜负手。
把这些珍贵的战略资产消耗在并非主攻方向上,从长远来看,未必是精明的选择。
有分析觉得,留着这张王牌,把目光牢牢锁在真正的大棋局上,才是明智之举。
那担子怎么就落到歼-16肩上了?你得看看这家伙到底有多“硬”。
网上军迷们管它叫“炸弹卡车”,北约那边给了个挺唬人的绰号“终极侧位”,咱们官方则含蓄地称之为“潜龙”。
这些外号背后,是实打实的恐怖数据:12吨的巨大载弹量!12个外挂点!能塞满从打飞机用的霹雳空空导弹、揍军舰用的鹰击反舰导弹,到拆碉堡用的精确制导炸弹。
想象一下,五十架这样的大家伙倾巢而出是什么概念?相当于一次甩出去600枚各种要命的“铁疙瘩”!这波“铁雨”砸下去,对方的前线机场还能剩点啥?想想都够吓人的。
而且这还不包括它对空作战的本事。
说到空战,歼-16的另一项绝活就是那远超寻常的“眼神”。
它对大型目标的探测距离,据说基础型号就能达到350公里开外,后续的升级版本更是传出过600公里的数字。
做个粗暴点的对比,大家熟悉的美国F-35,它的雷达探测距离大约是280公里。
这么说吧,在歼-16那锐利的目光下,许多对手多少有点像个“近视眼”,还没瞅见咱呢,就已经被牢牢锁定了。
这“眼神好”的优点,放在针对特定对手时就更有针对性了。
印度空军的主力中坚是什么?是那270多架苏-30MKI,几乎占了他们精锐的大半。
然而尴尬的是,这款战机在2019年那场印巴空战中,据说是被巴方老款的F-16给揍下来过的。
要知道,咱们的歼-16,其雷达探测距离可是苏-30MKI的两倍左右!更何况,我们配套的空空导弹,射程远、精度高,又占据了先敌发现、先敌攻击的巨大优势。
有评论就认为,在体系支撑下,这种“代差”优势相当明显。
那印度后来花大价钱新买的法国“阵风”战斗机呢?这确实是个新东西。
然而,一些信息透露的细节挺有意思。
去年,当中国在新疆方向举行大规模空军演习,大批歼-16进驻时,印度媒体当时的报道就流露出一种无奈,大致意思是:在相关区域,“阵风”也找不到能和歼-16相抗衡的“合适”对手。
为啥会这样怂?武器性能透露了关键信息:歼-16能挂载的霹雳-17超远程空空导弹,射程被认为能达到惊人的400公里级别。
而“阵风”配套的“流星”导弹,射程大约在150公里左右。
想想这250公里的差距,基本意味着“阵风”还没能进入它的有效攻击范围,就已经被歼-16远远地点名警告了。
这种“我能打到你,你却够不着我”的难受劲,想想就替对手头疼。
空战打到这份上,雷达性能、导弹射程当然是硬道理,但现代天空中的博弈,还有个看不见摸不着却能改变胜负的维度——电子战。
如果咱给歼-16机群再配上专门的“电战大师”歼-16D,那优势就更是一边倒了。
歼-16D专干电子干扰和压制的活,堪称“空中电磁杀手”。
对手的雷达站敢开机扫描战场?反辐射导弹可能就顺着雷达波束一路找过去,像敲地鼠一样把那些宝贵的眼睛一个个打掉。
雷达站被端了之后,剩下的战斗机就算能侥幸起飞,也差不多成了“聋子”和“瞎子”,在信息隔绝的黑暗里,要么困在机场被动挨炸,要么在空中乱飞一通,连歼-16机群在哪个方向、什么高度都摸不准。
这种绝望感可想而知。
这种打法在解放军西部的演习中公开亮过相:歼-16D扮演“清道夫”,率先开道,瘫痪敌防空体系,后续的“炸弹卡车”们再鱼贯而入,进行精确点穴或区域洗地。
这套组合拳,被广泛认为特别克制像印度这种预警机数量有限、电子战整体能力相对滞后的对手。
有网友形象地说,这等于剥夺了对手的“感觉器官”。
最后还得提提那个最简单也最无法回避的优势:数量碾压。
账本一摊开,数量对比那是相当的直观和残酷。
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拥有的重型战斗机总数超过了650架。
仅仅歼-16这一型号,目前交付服役的数量就被认为超过了200架。
另一边呢?印度空军把他们压箱底的东西都算上:那270多架苏-30MKI,几十架“阵风”,再加上些老旧的“幻影”2000等等,勉强凑一块儿,总数也就300架出头。
数量上直接差了一倍还多!更扎心的是背后的工业能力差距。
中国的航空工业体系,经过几十年的沉淀和爆发,现在的歼-16生产线开足了马力,效率极高,年产量稳稳当当地朝着30架这个目标甚至更多在迈进。
而印度那边……怎么说呢?自己组装苏-30MKI都时常卡壳,摔飞机更是常上新闻,每一次损失都是实打实的战力削减,更重要的是,维修飞机还得眼巴巴地等着俄罗斯那边的配件支援,时间成本高得吓人。
真要是打一场高强度、拼消耗的空战,咱们可以利用前线多个机场,安排歼-16机群分波次不间断出击,打掉一批后面还有一批。
印度拿什么来支撑这种级别的消耗战?有人比喻,这简直像一场工业产能和后勤韧性的残酷擂台,实力悬殊一目了然。
所以你看,综合着说,“五十架歼-16就能搞定印度空军”这个观点,背后还真不是口嗨吹牛。
掰开了揉碎了看:
探测距离压你一头:从350公里到600公里的雷达探测能力,领先对手一个代差。导弹射程比你更远:400公里的霹雳-17对上150公里的流星的射程差距,提供了巨大的战术缓冲区。
数量优势非常现实:200+对300出头的重战数量对比,以及后续源源不断的补充能力。电子战形成跨维打击:体系化压制能力能将对手关键节点瘫痪,使其陷入“黑暗”。
这几个硬指标优势叠在一起,形成的综合战斗力差距是极为显著的。
难怪有分析指出,面对这种体系化的、多维度形成的优势,劣势一方往往陷入“落后一个维度”的困境。
而咱们最高端的歼-20,它的主战场在更深蓝的海洋之上,那里才有需要它去猎杀的真正“巨兽”。
所以,下次要是听说西藏、新疆方向上有大批歼-16扎堆训练演练,别觉得它不如隐身战机帅气拉风。
想想它那硕大的体型,密密麻麻挂在机翼下的各种导弹炸弹,以及它背后代表的国家工业能力和战备体系。
这些翱翔在西南天空的“潜龙”,它们构成的强大机群,就像一道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,是实实在在维护一方天空安宁的“镇国重器”。
它或许不是最锋利的矛头,但它绝对是最能扛、最能打持久战、最能撑起空中力量骨架的中流砥柱之一。
用网友的话说,这是真正能在高原上“扛线”的硬核力量。
#图文作者引入激励计划#
伯乐配资-炒股杠杆软件-炒股使用杠杆-合法的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